《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戏剧家郑之珍编。全书共三卷:上卷三十二出,写傅相敬佛济贫,得善报而升天;中卷三十四出,写妇女刘氏不信佛教,得恶报而下地狱。下卷三十四出,写罗卜为救母亲刘氏出离地狱,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超度母亲升天。此为明万历十年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刊本,内含版画五十余幅。
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影响很大,有关它的戏剧也一直盛演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中专门编演了大戏《劝善金科》(本站已发布),演述目连救母故事。全剧长达二百四十出,需十天才能演完,可谓创目连戏之最。
本书由郑之珍于万历十年(1582)自刻。书中版画自徽州名匠黄铤之手,插图反映了徽州早期版画质朴的风格,郑振铎先生称其插图“别具一格,实为徽派版画之始祖”,“人物形象浑朴,大似建安派,或金陵派初期作品,但有动作,有力量,可以说是虽粗而豪,虽简而厚”。
郑之珍,号高石山人,明代戏剧家,祁门清溪人,笃信佛教,一生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风气。1579年,在变文的基础上撰写《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分上、中、下3卷,共一百零二出,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今日之“祁门目连戏”。
目连救母故事来源于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佛弟子目连为救母出离地狱而不辞艰险,最终使母亲脱离苦海。唐代的“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即据之演绎而成,宋代还出现过《目连救母》杂剧。元末明初,又有《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注:此书框20.1×13.5厘米,10行,行24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单栏,版心白口,单鱼尾,下方记刻工。钤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藏」朱文方印、「嘉業堂/藏四庫/缺佚書」朱文方印、「劉印/承榦」白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