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15古币(1元=1古币) 关注度:
查看购物车 立即下载
    • 相关申明:
  •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2)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
  •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
  • (4)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县志介绍

    栒邑县志校注(民国版)PDF下载

    原编《三水县志》序

    志之体例,出于《括地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长安志》。此外宋、元人著作地理,亦可观也。世称《武功志》及《朝邑志》,然朝邑大县,嫌其篇幅太窘;《武功志》以苏若兰文为卷首,亦非方志之体。县志之善,必求诸唐、宋人乎!三水县稍僻,羌无故实,旧志疏略尤甚。知县葛君到官以来,政平民和,百废具举。因言其地缙绅耆老好尚文雅,念圣朝厚泽深仁,重熙累洽,自一县官师制度、法良意美及孝悌节烈、掇科中策之士蒸蒸焉。月异而日新,不可无记载,以表当时而示来世。适有阳湖孙明经所学该博,负一时威望,因属撰成之。予览其文,实能考书传之故事,删旧文之猥冗。其以艺文分隶各部,及刺取书传,必载所出,皆宋、元人方志之法,异乎流俗之为之也。艺文则载其有关政事者,余概从削,又获于予心,故为序而行之。志凡十卷、十四部:县谱一,故城二,国、城、乡、镇、亭、堡、寨三,山属四,水属五,城、署、关、桥、坊、古迹六,坛、庙、寺、观、坟墓七,职官八,地丁、钱粮九,兵防十,名人十一,列女十二,科贡十三(封赠、寿民附),图序十四。孙君著述之简而有法如此,恐有议其漏者,予为道其体例云。
    乾隆五十年(1785)岁次乙巳正月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陕西西安等处地方毕沅撰。

    凡例

    ——吾邑志乘,自有明万历辛巳(1581)县令秦公渠创修,是为秦志;至清康熙丁巳(1677)县令林公逢泰重修之,是为林志;乾隆乙巳(1785)县令葛公德新续修之,是为葛志;同治壬申(1872)县令姜公桐冈又重修之,是为姜志,前后三百余年。今秦志已佚,林志仅存残本,葛志、姜志藏本尚多。惟原板因兵燹被焚,急切不能寻觅,茫茫文献将付无征。感念沧桑,良深只惧。故今日邑志续修,洵不容缓。
    ——续修邑志,发起于前县知事、永宁黄公宗坚。甲子(1924)冬,之葆方洞居。经黄公雅意聘请编辑,坚辞弗获,约之葆至县城,并延诸耆绅分任校订、采访巨任。事甫阅月,以乱事解归。次年黄公卸任,继事者为长安寇公长慧,又继者为芮城陈公佩珍。从此干戈俶扰,不遑宁居。之葆遂回洞,而此事亦阁束矣。中隔十稔,至去岁夏正十一月,前县长萧山高公越天复申前请。之葆亦以此事未完竣,愧对乡人,奈目昏不能作字。经高公委舍甥蒲生绍先代执笔,由之葆口述。至今岁夏正七月,幸得脱稿。旷日持久,言之慨然。
    ——史家旧例,断代为书。自同治壬申(1872)至宣统辛亥(1911),历四十余年之久。凡地方兴革、户口乘除、科第盛衰、职官更替诸要政,均应记载明瞭,方成有清一代吾邑志乘完书。惟河山代易,档案无征,仅就之葆记忆所及,加以咨访,尚不至闻见异辞,铺叙至此,心力已殚。至入民国后,一切事宜,头绪繁重。踵事修辑,端赖后贤。故此番所续纂,仍遵昔年与黄公原议,截止宣统三年(1911),以符断代为史之例。
    ——葛志编辑者为阳湖孙渊如先生,后人目为名志。先生殚见洽闻,又值国运昌明,取材宏富。今其书断制谨严,允推作手。故此次续纂,即据葛志为底本,而以姜志及此次所新增者纂入之,其一切体例概从葛志。如偶有所见,必加按语以别之。其间有移此入彼及增立门类者,必于按语内说明理由,决不能卤莽从事。期于纂言记事之中,仍不失原书庐山真面。
    ——葛志共十一卷,分门凡十有四。在此次续纂则以序文冠首,图次之。又照旧志增星野一门,县谱、故城一如原志。国、城、乡、镇、亭、堡下则类志铺、路。其山、水、城、署、关、桥、坊、古迹、坛、庙、寺、观、坟墓、职官,则以次记载。户口、钱粮门则续增徭役。兵防门则分列屯驻、忠义(殉难附)。又增添学校、仓储、荒政为一门,风俗、物产为一门。名人门分贤达、武略、隐逸、孝子(友兄悌弟附)、义行、儒行为目凡六。列女门添孝贤目一。科贡门则并列封赠、眉寿。艺文虽向未赅载,惟前人著述有非本事下所能联属者,仍增添艺文一门,以免挂漏。末又增旧跋一门,共计为卷十有五,分门凡二十。较原本似觉繁重,然确为网罗乡邦文献起见,断不敢斗靡夸多,致蹈续貂之诮。
    ——原编名义称《三水县志》。此番续纂,虽截至宣统三年(1911)为止,惟发起及告成均在民国。时县名已改枸邑,则此书名义应改称《续纂枸邑县志》,以符事实。至全书体例,概从葛志,故书内对于葛志,则称为“本志”。其曰旧志者,林志也;曰续修志者,姜志也。又葛志于按语用平格写,嫌与正文无甚区别。此次续纂,将按语概用纸格写,于眉目较为清楚。书虽脱稿,但延宕逾十载,仍以急就了事。即苦书少,又愧年衰,口述维艰,目昏见累,其中瑕瑜互见之处必不能免,幸阅者有以鉴之。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保护古籍 传承文化
古籍屋 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0001316号-1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