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15古币(1元=1古币) 关注度:
查看购物车 立即下载
    • 相关申明:
  •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2)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
  •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
  • (4)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县志介绍

    书名:通许县旧志(全)乾隆版
    作者:清 阮龙光修 邵自佑纂
    丛书:中国方志丛书
    出版:成文出版社
    页码:582页
    书籍格式:PDF 
    出版时间:清乾隆三十五年修,民国二十三年重印本
    书籍大小:14.6MB
    书籍清晰度: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书籍便利度:简单书签
    书籍完整性:完整无缺页,成文影印出版发行

    通许县介绍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通许,代远年湮,建县较晚,少有人能知道通许名的由来,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路经通许,所以才叫通许。这种说法,似乎有点牵强。殊不知,从有史料记载上看,通许比开封要早几百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信,实际上也不可能;再者开封、通许、许昌为三角之势,从开封到许昌非经通许吗?不一定(现在从开封到许昌经郑州市、尉氏也不会经通许)。如果从开封到周口经过这里能改名叫“通周”吗?显然这从道理上也说不过去。任何一个地名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原因,如与山有关者,其地多有山、陵、丘墟;与水有关者,其地往往有江、河、湖、海相依傍;与树有关者,当地定有林木存在过;与人有关者,也都和特定的人物、事件相联系。凡此种种,通许的得名自然也不例外。那么究竟通许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这还要从西周、春秋战国说起,初探通许县溯源。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史称西周,其年代相当于公元前1027年(有资料记公元前1055年)至公元前771年。西周建立时,已陆续征服了绝大部分商朝的属国和部落。据记载,周初的八百诸侯,当时向周称臣的有六百余国,基本上控制了商殷的统治范围。

    为了巩固统治基础,周武王实行分封制,使同姓宗亲和部分异姓贵族“受民受疆土”,对地方分区管理,以藩屏周室。其中周武王封四岳苗裔之后文叔于许(相传唐尧时,高士许由率其部族牧耕于此,故这里被称为许地),亦即许国。

    许,姜姓,男爵,与姜齐同祖,国都在今许昌市东三十六公里处(许昌市与鄢陵县之间)。春秋时,各诸侯国都在边境筑城(邑),如郑国在东部筑启封(邑)城(汉景帝刘启,避讳启,改启封为开封,故城在今朱仙镇东南三公里的古城村)郑国又在启封邑东部筑留邑(今陈留镇,因陈国打败郑国,改留邑为陈留邑);卫国在其南部筑仪邑(今开封市);陈国在其北部筑圉邑(今杞县圉镇)。通许也是许国在许田邑东筑的城邑,称通邑1(秦以前,“都”和“邑”用法相近,“都”和“邑”都是城镇的意思,因此,“都”只是一般的都邑,不作“首都”解释,汉以后才引申为“首都”。),春秋时许男所筑。而许田邑应是周成王八年后所筑,为鲁国朝宿之地。通许应是鲁国朝宿之地的许田邑和许国的通邑这两座城镇发展而来的产物。而通许之由来,则与此相关。“通”者,取鲁国朝见周天子通过并住宿这里的意思;“许”者,取这里曾是许国偏安之地的意思。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1年)秋七月一日,鲁公会合齐侯、郑庄公攻打许国,初三日,郑庄公进入许都(这个许都应是许国国都),许庄公逃亡卫国。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帮助许叔(许穆公)住在许都的东部(这个许都按《左传》记述和《通许县旧志》记述应为通许县老城)来按抚这里的百姓。郑庄公说:“让郑国大夫公孙获来辅助您,寡人让你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许国,也是姑且巩固我的边疆”。于是就让公孙获住在许城(许都就是许城)的西部,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用财货,不要放在许城”。这和《通许县旧志》中的“城西门有石额曰旧许西偏”、县城东有百里村(《通许县新志》记百里村旁相传有百里奚墓)相吻合。郑庄公进入的许都和许穆公居住的许都不是一座城。

    通许县城西周、春秋初为许国东偏地,春秋中后期为郑国,称为旧许地,传统上属于郑国文化。郑国大夫子羽葬在通许县城东三里岗,现在墓冢犹在。秦统一中国废五等之爵后,通邑更名为许镇,历汉、晋、唐···皆分隶他邑无专名,至五代开封建都称通许镇2。(通许县旧志记载),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通许镇,历史上始有通许之名(五代战争频繁,历史没有记载通许镇,宋朝才开始记载。)当时的通许镇设置重兵护卫粮仓,以充六军之给,王宾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史,徙为通许都监。由于其地位日趋重要,宋真宗五年(公元1002年)以宋真宗咸平年号为县名在此置咸平县;金朝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咸平县与辽宁省咸平府(今辽宁省的开原县)同名,故改为通许县。元、明、清、民国因之。一九四四年八月至一九四六一月称达生县(国民政府仍称通许县),一九四六年一月后仍称通许县至今。

    注释:

    1、通邑: 筑通邑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已不再朝拜,许田邑已荒废,故许男在许田邑东筑通邑。为什么叫通邑?实际就是鲁国朝见周天子在这里住宿通过的意思。任何一个城邑的名都有一定的根据和意义。

    2、五代时,梁、唐、晋、汉、周建国历史都较短,并且战乱不断,不稳定,国家历史没记载。《通许县旧志》中五代时称通许镇。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保护古籍 传承文化
古籍屋 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0001316号-1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