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唐宋音韵在长江以北多失正,便命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这部《洪武正韵》便是明洪武八年乐韶凤、宋濂等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历代韵书自此后变为曲韵南派,此书对朝鲜、日本韵书影响很大。此为明嘉靖40年(1561)廵按直隶监察御史刘以节刊本。
参与《洪武正韵》编纂者有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编修朱右、赵埙、典薄瞿庄、邹孟达、典籍孙蕡、荅禄舆权;预评定者为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右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刘基、湖广行省参知事陶凯。于洪武八年(1375)成书,宋濂奉敕撰序。大旨斥沈约为吴音,宜以中原之韵更正其失,分平、上、去、入四声,凡平、上、去三声各为二十二部,入声为十部,把古来相传之二百零六部并为十六部,不标声类,但根据反切系联,为三十一类。其注释一以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稿本,而稍以他书参考增损。历代韵书,自此一变,为曲韵南派之创始著作,影响深远。后世编书,往往以《洪武正韵》标序,对朝鲜影响亦大,朝鲜的《东国正韵》、《训民正音》、《四声通考》等皆以《洪武正韵》为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乐韶凤(?—1380),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洪武三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洪武八年,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