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10古币(1元=1古币) 关注度:
查看购物车 立即下载
    • 相关申明:
  •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2)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
  •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
  • (4)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清俗纪闻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辑,日本宽正17年(1799)刊印的记述清朝乾隆时代中国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风俗、传统习惯、社会习尚等的一本调查纪录。全书分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饮食制法、闾学、生诞、冠礼、婚礼、宾客、羁旅行李、丧礼、祭礼、僧徒十三卷。

全书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绘图,犹如一幅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详尽而生动,对研究清代民俗、中日贸易沿革,以及建筑、绘画、文物等方面,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主持这项调查工作的为长崎地方长官,被调查者为到长崎进行交易的清朝商人。该书不仅全面记录了当时清朝的江南民俗,还在清朝商人指导下由画工绘制成各种物事的图像。

清俗纪闻

《清俗纪闻》全书按照所述内容分量之不同分为六册十三卷,并冠以六艺之名:

第一册 礼帙(卷一年中行事)

第二册 乐帙(卷二居家)     

第三册 射帙(卷三冠服、卷四饮食製法、卷五闾学)

第四册 御帙(卷六生诞、卷七冠礼、卷八婚礼)

第五册 书帙(卷九宾客、卷十羁旅行李、卷十一丧礼)

第六册 数帙(卷十二祭礼、卷十三僧徒)

大概是出于和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相比较,调查内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生活习俗:年中行事 居家 饮食製法 生诞 宾客 羁旅

礼仪、教育:冠服 闾学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宗教:僧徒

生活习俗、礼仪、教育、宗教等,都是国家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和政治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这些情况中,不仅可以知道社会的大体构成,而且能够了解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所以说,这是很全面的一部调查辑要。从书中来看,提问是交叉对比进行的,各卷内容不但有相互的关联,而且也有重複之处。在文中经常出现“无此现象、无此等制式”等文句,即是被调查者对询问者以日本的风俗习惯现状爲基点提出询问的回答。这种回答方式,在书中随处可见。

从对清代庶民生活方面的详细记述来看,本书确是无可代替的可贵资料。更应该注意到,这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官府从清朝普通商人口中得到的材料。这一点,有别于正式书籍文件,它更能显示出普通庶民的生活实际状况。尤其书中的插图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事物,应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是民俗学上独具历史特色的资料,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与之比拟的书籍材料。

在日本锁国时代,长崎是唯一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能探听到外部世界,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事物,也是很有新鲜感和重要意义的。所以,这本书除了记录、保存了中国传统风俗等以外,还可从中知道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瞭解过程和对中国研究的一贯做法以及其历来对中国的关心程度。

编者中川忠英(字子信,一七五三—一八三○),是德川家的直属武士(旗本), 宽正七年(一七九五)就任长崎奉行,主管幕府直辖的长崎市行政警察及管理唐(清)、兰(荷兰)贸易。宽正九年(一七九七)又被提拔为管理幕府财政的勘定奉行,并兼管幕府直辖地的人民司法,派遣下属官员秘密调查各地发生的社情事件。文化三年(一八○六)中川忠英又被提升为大目付,作为老中(幕府的丞相)的耳目,监视各地诸侯行动。文政五年(一八二二)更继升为作为老中助理的御留守番。由此可见,中川忠英是幕府情报部门的重要人物。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命其下属要员近藤重藏、林贞祐指挥长崎的唐通事询问清商,做了详细的日译笔录,整理后出版成书的。其主要目的,一是有助于监督与清商的贸易,二是为对当时漂流到长崎的华人们进行询问时准备必要的知识。关于这一点,在书的前序中都写得很清楚。

  当时,日本在长崎的对外贸易只有两种,其中主要是对中国来的清商,也有很少的一些是对荷兰的。对中国清商的翻译称为通事,或唐通事,对荷兰商人的翻译称为通词。通事是专职的翻译,而且是世袭的职务。他们中有的是明末清初去到日本的中国人后裔,有的是明代末期以日中贸易为业的中国人后裔,但他们都已经加入了日籍,在日本生活已有两三代了。这些通事除担任对清商的翻译外,还负责处理清商间的纠纷,搜集上报清国政治动向、国际情报,承办将军家御用物品,与清商常去的唐三寺(崇福寺、福济寺、兴福寺)进行联络,以及组织主持清商间的自治,承接官方的旨意与清商洽谈货价等等。《清俗纪闻》主要是由这些人具体进行和完成的,是这些通事对清商询问后清商们回答的笔录。

清俗纪闻

在中川忠英书后的跋中所列举的唐通事中,据日本学者的考证,高尾维贞是明末清初随从朱舜水到日本的翻译奕瑞环的后裔,彭城斐是江苏省彭城(现铜山)刘氏子孙,清河壁是江苏淮安府清河县(现淮阴)张氏子孙,平野祐英是最早充当唐通事的山西潞安府出身冯六的后裔。

为《清俗纪闻》做首序的林衡(字述斋,一七六八—一八四一),是奉当时幕府老中(幕府丞相)之命而被任为大学头的重要人物。幕府大学头(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祭酒)是幕府进行思想统治的主管官员,林衡不仅担当了培育幕府官员的重要职务,而且还有《德川实纪》、《蕉轩杂录》等着作,是代表当时日本官方思想的水户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从他的序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官方对此书的看法,同时,也可看出已经以标榜程朱名分大义正统在日本的日本中心思想者们如何看待清朝的态度。

从现在已发表的研究材料来看,日本德川幕府搜集清朝情况滙集,开始于德川幕府六代将军德川吉宗(一六八四—一七五二)时代的《清朝探事》,而一七九九年出版的《清俗纪闻》,它的原本就是《清朝探事》的续集《续清朝探事》。 从内容上来看,二者基本相似。而后者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出版,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字参考:清俗纪闻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保护古籍 传承文化
古籍屋 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0001316号-1

购物车

我的

首页

U盘

导航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