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地方志,乾隆版续德阳县志,二十卷,清阚昌言修,张又李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阚昌言,字尧俞,湖北孝感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德阳县知县。张又李,生平不详。
德阳在明代已有县志,道光《德阳县新志》凡例云:“邑志前纂本见于曾学佺《名胜志》兵燹后已之。”明阚昌言《序》言此志编撰原由及经过曰:“德阳系巴蜀上游,密迩省会,旧属仙吏之区,缅双鲤之遗徽,孝思勃勃;读五忠之旧传,英烈煌煌,此中大有可纪哉。乃竟志乘未修,无以彪炳来祀,君子每劣其政之缺也。缘求故府文献,惜其线焉欲绝;及问老成耆德,又慨渺矣难追,总由兵燹故耳。今值我国朝重熙累洽,文教日新,敕命各省纂修省志,上宪檄采下县,适前令王君理搜得前令别公楣旧辑抄本一束上之,惜略而不详耳。乙卯岁川省通志告成,而旌邑志仍缺焉,未修也。余于庚申春来莅旌邑,问采邑志,荒缺无征,谬思订辑,奈簿书旁午,碌碌未暇。延及壬戌、癸亥,时和年丰,狱讼简少。爱藉退食稍暇,购览益州通载及邻封旧志,细加检阅,摘实缀精,复命邑中诸生老成通典故者,问山寻水,刮苔洗碑,访先哲于旷野石碣;觅古迹于穷乡断简,巨细咸收,今古共录,各阐潜德幽光以备编辑。公余细加考订,凡两越寒暑而稿成。”由此可知,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知县别楣(湖北天门进士)曾编纂县志一册,稿藏县署,以其草创甚简而未梓行。至雍正末纂修《四川通志》时,知县王理(奉天举人)将是稿呈送省局,未留副本,县中遂缺。昌言莅任后,因政事繁忙,虽有心篆修而无暇顾及。至乾隆八年,时和年丰,狱讼简少,得以阅览省志及郃邑各志,遂命诸生张又李、平有权等人采访搜集,悬后自己亲加编订,越明年成书付梓。又至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周际虞(直隶丰润举人)续修近二十年间事再印行。
此续德阳县志分十八门附二门,部分门类下列有细目,约10万余字,艺文门占三分之一,收载了自汉代迄清初县人著述及有关本县之诗文,著名者如汉代李尤、秦宓、严遵,唐代杜甫、王勃,宋代何耕、魏了翁等人的诗文辞赋。而最具史料价值者在水利、赋役等门类中。昌言根据川中水土、气侯等情,亲自到乡间勘察,从而撰写了《蓄堰水说》、《劝农说》、《劝种蚕桑劝纺织说》、《崇俭说》等文章载其中,以指导本境农副业生产,对于全川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周际虞续修本亦效此法,收载周氏撰写的《劝捐社榖疏》、《劝栽植树木说》等文章。德阳县教谕周礼《跋》赞曰:“今阅其书则潜无不阐,幽无不烛,法例井然,寓目称快。其曰考、曰表、曰传、曰编,循旧规也;揭以纲目,尊史例也;冠以小序,从诗体也;疑者阙之,以示信也;信者必详,恐失遗也。此其修辑之精当也。梓成,余盥诵之,不忍没公雅意,虽识仅窥豹,笔愧生花,亦不辞效颦,妄为续骥。岂自侈哉,盖以嘱后之继美者,无忘乎始创之难也。”
该续德阳县志今存乾隆九年(1744)刻本和二十七年(1762)增刻本(增刻本仅存一卷残书),另有增刻之传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