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由裴松之注。此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南宋时期刊本(卷一至三为配钞吴氏西爽堂刻本)。
《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也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多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叙录一卷,后来叙录一卷缺失。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六十五卷。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东晋、刘宋时期的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注:此书框19.7×12.5厘米,(钞补)左右双边(20.6×13.9厘米)有界,10行20字。卷一至三为市野迷庵钞配吴氏西爽堂刻本。(原刻本)四周双边(19.7×12.5厘米)有界,10行大18至19字,小22至24字,柳公权体。 (闕筆)玄鉉朗敬警弘殷匡恇竟胤炅恒貞楨禎徴懲樹勗譲桓構溝▪(示冓)講購遘慎称敦惇燉郭廓。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