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10古币(1元=1古币) 关注度:
查看购物车 立即下载
    • 相关申明:
  •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2)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
  •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
  • (4)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西闻见录

《中西闻见录》(The Peking Magazine)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传教士丁韪良、艾约瑟等人创办于北京的一份近代期刊。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近代西方的科技知识、工艺技术等,每月一期。此套含三十二册,出版时间从清同治十一年七月至光绪元年七月。

中西闻见录

《中西闻见录》每月一期,每期正文50多页到60页不等。每号发行1000份,大部分免费散发,主要限于北京,偶尔也行及外省。1872年8月创刊,1875年8月停刊,这样算下来应为37期,但1874年8月未出,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第25号上有一个说明:“本局主人前月避暑出外,故少一本,顺此通知。”所以共刊出36期,收入文章800多篇,约55万字。对科技知识、工艺技术等介绍是《中西闻见录》的主要内容,也刊登难题解说、科学趣闻以及试题。介绍科技知识之后,是语言、杂记、奇闻趣事等。也有少量论说、历史等社会科学内容。新闻列于每期最末,置于“各国近事”栏目中。创刊号未设“各国近事”栏目,而是直接列出各地新闻,从第二期开始设“各国近事”栏目。新闻所占篇幅较多,每期在10-18页不等。《中西闻见录》作为偏重科技的综合性报刊,许多新闻与科技有关。

中西闻见录

传教士中文报刊始创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至1951年在中国内地停办,前后共136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外国传教士和教会用中文创办了数量众多的报刊。 1871年冬,在北京的外国人商讨出版中文报刊事宜,对此,香港报纸曾有报道:“闻西人之侨居京师者,现拟倡设汉文日报,意欲使华人增广见闻,扩充智虑,得以贤之而获益。曾于去年十一月中聚众集议商酌是款。”。1872年8月(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美国长老会丁韪良、英国伦敦会约瑟等成立了所谓“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以介绍“近代科学和自由思想”相标榜。它们看到香港、广州、上海、宁波等地都有报刊发行,唯独北京没有,于是决定于北京创办一种期刊,《中西闻见录》便应运而生。

中西闻见录

《中西闻见录》创刊号,刊登了《中西闻见录序》,揭明了创刊宗旨。每期开篇的一段话,也是对创刊宗旨的进一步说明:“《中西闻见录》系仿照西国新闻纸而作,书中杂录各国新闻近事,并讲天文、地理、格物之学。每月初印一次,如中西士人有所见闻,或自抒议论亦可,写就送至米市施医院诸先生处选择,可登则登之。庶集思广益,见闻日赠焉。”

中西闻见录

威廉·亚历山大·彼得森·马丁(英语: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年4月10日-1916年12月17日),汉文名丁韪良,字冠西,美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年-1916年,期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的负责人,是当时的“中国通”。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就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年-1905年)。字迪瑾,英国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

京都施医院即北京协和医院前身。当时一些教会所办医院常称为“施医院”。

中西闻见录

注:此此套缺四册:第十三号(清同治十二年七月)、第三十一、三十二号(清光绪元年二月、三月)、第三十五号(清光绪元年六月)。现藏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保护古籍 传承文化
古籍屋 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0001316号-1

购物车

我的

首页

U盘

导航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