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地方志,万历怀柔县志,四卷,成书于万历三十一年,由怀柔知县史国典、顺天府教谕周仲士合力编纂完成,是怀柔地区现存最早的方志。
史国典,南直溧阳人,选贡,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怀柔县。到任伊始,史国典就注意到怀柔文献久阙,因此想要编修一部新县志,用以宣政教事。可此时的怀柔正值多事之秋,长达六个月的水灾冲毁了田里的庄稼,县城内的文庙、城墙、公署等处又发生倒塌,为了救灾,史国典四处奔走,查缺补漏,繁忙的公务使他无暇顾及修志一事,只得利用空闲时间收集资料,以备日后修志之用:“(史国典)至则寻掌故……所得征信者,过而问之,惟是则□滋惧,随事搜求,应时劈划,或受之疏牍公移,或采之穷乡故老,不暇飧休矣”。收集资料的工作大约持续了一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生员李天寿等人向史国典建议修志,史国典也认为此时修志时机已到,便向上级做了汇报。在得到批准后,史国典立即邀请顺天府学教谕周仲士担任纂修一职。《怀柔县志序》记载了当时周仲士与史国典会面的情况:
万历癸卯(1603)夏于役潞河,(史国典)因以询之仲士,盖曰:“故家大族尚存谱牒簿券,以诏方来,嗣世者继起,隐然起亢宗之思。曾是下邑,不得等于家族,今策竟忞忞如长夜,何彰考往来,郁为不朽,是在掌故者,幸毋辞。”面对史国典的请求,周仲士欣然应允,于当年冬天开始动手修志。在修志过程中,周仲士遇到了两个困难:一是文献资料匮乏,史国典前期收集的资料不足以支撑怀柔县志的编修;二是人力资源匮乏,所有工作均需周仲士一人完成。为了按时完成修志任务,周仲士一边查阅临近州县的志书,以备参考;一边校雠书稿,遇有抵牾之处,还要向耆老士绅请教。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自嘲“用力独苦”,“历时久而为功迟”。最终,经过周仲士五个月的不懈努力,怀柔县志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夏天编纂完成,经抚按等官层层审批后,于当年刊刻印刷。
万历怀柔县志记载的内容涉及建制沿革、县境分野、山川关隘、官署坛庙、户口赋税、科贡学校、物产风俗、名宦乡贤、烈女孝子等方面,是今人研究怀柔地区历史文化及华北地区社会变迁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