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地方志, 乾隆《雅州府志》十六卷,清曹抡彬等修,曹抡翰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曹抡彬,号炳庵,贵州黄平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四十八年(1709)进士,乾隆三年(1738)任雅州府知府。曹抡翰,曹抡彬弟,贡生,乾隆初期任雅州府学训导。雅州府府治为今雅安县,领天全州、打箭炉厅(今康定,属甘孜州)、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清溪(今汉源市)等县。明代已有雅州府志,嘉庆《四川通志》卷百八十四《经籍志·史部》著录“《雅州府志》,杨慎撰。”康熙年间,知州马秉慧(镶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到任)、杨文彩(镶白旗监生,康熙六十年(1721)到任)二人相继主修州志,惜均未能毕其功而问世,仅留下一些残稿。雍正年间,雅州升为府,知府张植(安徽桐城县监生,雍正五年(1726)到任)寻得残稿,查阅之余,见编而未就,不得全貌,仅“得其崖略”,便以之为基础,乃“更立名例,分类编摩。酌繁简、剖疑难、补正伪”,虽然“不遗余力,几历寒暑”,而终未得以竣其工,后奉调他任,便将未竟之事交付曹抡彬。曹抡彬有序称:“访郡志,片纸无存,仅得前牧马、杨二君抄本,残篇断简,漫漶不可卒读。惟前守南窠张公,滴滴苦心,纂辑抄稿,缘晋监司,未及成帙,属余卒业焉。”曹氏兄弟终于把这延续了五十余年的志书纂修成帙。但如今未见乾隆年间的刻本流传,仅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的补刻本行世,补刻时,附入时任知府赵金笏(江苏江阴人)撰的“补镌雅州府志小序”。虽云“补刻”,而其内容并未有增加,不过是把乾隆年间散佚的部分篇页搜寻补齐,另外刻入一篇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四川督学使史治谟(江苏溧阳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颁布的关于整肃学政事的“条约”。至光绪十三年(1887),再次补刻印行。雅州府仅有此一种志书流传下来。此《雅州府志》分五十五门,约30万字。书中对川西地区各少数民族土司之分布、生产、生活等情记述甚详。土司、西域两门共约五万余字,前者对境内木坪、大田、松坪、冷边等地数十个土司、安抚司、土百户、长官司之地域、历史夷俗、人口、物产、交通等均作详细记载。后者则专记川康边地之里塘、巴塘、察木多以至拉萨诸地之史料。不失为研究川康藏边地藏、羌、彝、蒙、苗等少数民族史之珍贵资料。内容最丰富者为艺文门,约8万字,自蜀汉诸葛亮《渡泸水祭文》以降,历代诗文均广为录载。有如宋之苏轼,明之杨慎等人的诗文。以明、清两代著述为多,其中明末荣经知县张维斗,清曹抡彬的诗文均各有二十余篇(首)。张维斗《邓通城记》、曹抡彬《饬州县条陈修城添兵议》、《和夷底绩辨》等文有较高史料价值。筹边、勘乱门中对川康地区秦汉迄清代之兵战、平叛、民族纠纷、改土归流等史料收载亦极详尽,价值较高。其余门类以山川、寺观、津梁、水利等门类记载较详而有一定价值。《雅州府志》卷一图考中收图二十余幅,除府属及各县舆图外,还绘制了泸定桥、打箭炉、惠远庙、里塘、巴塘、康藏地区及其藏、彝等少数民族服饰、习俗图,亦有较高史料价值。
该《雅州府志》今存乾隆四年(1739)刻本,嘉庆十六年(1811)知府赵金笏补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再补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