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2古币(1元=1古币) 关注度:
查看购物车 立即下载
    • 相关申明:
  •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2)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
  • (3)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
  • (4)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江苏省苏州市嘉靖《昆山县志》十六卷 杨逢春修 方鹏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 江苏省苏州市嘉靖《昆山县志》十六卷 杨逢春修 方鹏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1

嘉靖《昆山县志》16卷,明杨逢春修,方鹏纂。逢春(1498-1553年)字仁甫,号西渠,福建同安人,嘉靖八年进士,授昆山知县。在任期间聘邑人方鹏主纂县志。方鹏(1470-1540年),字时举,号矫亭。其父方麟,为州之吏目。其弟方凤,字时鸣,明孝宗弘治十一年乡贡举人。乃兄三年后中为乡贡经魁,因此在昆山立有“经元坊”。正德三年(1508年)与弟凤同举进士,累官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刑部员外郎中、吏部郎中、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修撰,因又在昆山立“宫庶坊”,后官南京太常寺正卿。方鹏告老退归后,独坐一斋,专以著述为事,著有《责备余谈》、《续观感录》、《昆山人物志》、《矫亭存稿》等。

该志目录如下:卷一沿革、疆域、城池、风俗、户口、田赋、土贡、土产;卷二官署、学校(祭器附)、坛庙、冢墓、古迹;卷三山、水、乡保、坊巷;卷四市镇、桥井、第宅(亭馆附)、园地、寺观;卷五官守;卷六进士;卷七乡贡、岁贡;卷八荐举、恩典、荫子、监胄;卷九名宦、封爵;卷十~十二人物(名贤、节行、文学、政迹、隐逸、孝友、列女、艺术、游寓);卷十三杂记;卷十四~十五集文;卷十六集诗。
该志前有一篇自序,甚至没有请主修官作序,显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特有的简约之风。志书立《凡例》10条,称“于人片善必录,微瑕必掩,有记载而无褒贬焉,然褒贬亦自寓矣。”可谓深谙“述而不论”的道理。卷目之后是5幅地图:昆山县境界之图、昆山县城内之图、马鞍山境之图、昆山县治之图、昆山县儒学之图,后世读者可以从中直观地了解到嘉靖年间昆山县的概貌。
全志重要的正文处有双行小字作注文,以示征信。某些卷目之后还有作者的“谨按”,作进一步说明,如卷四“寺观”目之后云:“谨按:老佛之宫,莫盛于宋,莫滥于元。逮我国朝,殊为落寞。迩者有司屡奉部檄,废毁无额庵院,固崇正黜邪之善政也。若撤其余材以葺公宇,妆其地价以给公费,贫老缁黄处之得所,夫谁不服?若悉归之巨室,为第宅,为冢墓,为园圃,所偿之直十才一二。使实繁有徒,退有后言,则无以服其心矣。”
志书中涉及人物的卷目占8卷,为全志的一半,即从卷五到卷十二;诗文集占3卷,是名副其实的“资料性文献”。对于嘉靖《昆山县志》的评价,《江苏旧方志提要》称:“弘治十年(1497),新立太仓州,割昆山部分地区属之,而《人物》门于‘已划分为太仓州者,悉载不遗’。但列传尚无溢美夸饰之词,于诗文也‘必关风教,系政体,切民事者则录之’,泛泛景物者概不录;持论亦颇严谨,考订也较翔实,文体简洁,差可称为上乘之作。”
嘉靖《昆山县志》的撰著,得力于当时县宰杨逢春,他专委方鹏编次,垂成,杨以奉召去。继之者王廷,请于郡守王肃斋,在嘉靖十七年付梓。此志之修撰,虽由官府发起,实乃方鹏私家之力,和一般官府开局修志不同。因此,此志贯穿着方鹏的修志主张,体现了他在方志学理论上的一些独到见解。
明代不少修志者已具有了志为史体的思想,方鹏更是在《凡例》中明确宣称:“一志固一邑之史”,并将此思想运用到修志实践上,于是就有了涵盖明嘉靖年间以前昆山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昆山县志》传世。这是嘉靖《昆山县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的价值所在,对于今天正在进行的二轮修志仍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昆山县志》作为昆山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集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对明嘉靖《昆山县志》辑录的诗歌作品进行展析探讨,并结合诗作分析辑诗标准,探究诗歌中体现的昆山地域文化。

关键词:嘉靖《昆山县志》 诗歌 文化形象

嘉靖《昆山县志》所言昆山县,明时隶属苏州府。自宋元以降,昆山逐步成为全国最具经济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地区。迨至明清,昆山赋税额重、科第独秀、文物著列,更是闻名遐迩。“海陆珍宝,若纱罗续锻,金银珠玉,百工技艺,富商大贾,皆萃于此”[1]。嘉靖《昆山县志》的编撰,由当时县志杨逢春主修,方鹏编纂。作为记录明朝昆山地方文化丰富资源的重要载体,嘉靖《昆山县志》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視,相关研究论文仅有魏向东的《方鹏和〈嘉靖昆山县志〉》(《史林》1987(3)),其中也并未对县志诗歌进行研究分析和地方文化形象的探讨。因此本文对明嘉靖《昆山县志》所辑录的诗歌作品进行归纳和分析很有必要。

嘉靖《昆山县志》现存版本为宁波天一阁所藏,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发行。以下便将据一九六三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对嘉靖《昆山县志》诗歌辑录情况进行简要探讨。

一.明嘉靖《昆山县志》辑录诗人诗作展析

明嘉靖《昆山县志》辑录的诗歌时间跨度由唐至明,辑录了54位诗人的84首诗歌,以下将按照诗文大家诗歌和声名不显诗人诗歌分类展析。

(一)明嘉靖《昆山县志》诗文大家诗歌展析。嘉靖《昆山县志》收录的两位唐人诗作,分别是孟郊的《马鞍山上方》和张祜的《马鞍山慧聚寺》。北宋王安石和明初的高启都依孟郊诗韵写过和诗,各有两首传世。他们写的都是昆山当地景点马鞍山和山中慧聚寺的风貌景色,孟郊诗中的慧聚寺“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王安石笔下的慧聚寺“僧蹊蟠青苍,莓苔上秋牀。”皆是清新淡雅,充满山林之气。而明人高启这两首诗歌诗路开阔,意境苍茫,与前人迥异,值得称道。“鸣钟警迷方,枯僧兀跗牀。石姿生寒稜,松子落古香。殿锁山雨气,楼迎海暾光。遥望苍苍城,愁是车马场。”、“烟敛城初出,潮来野欲吞。危樵缘磴角,倦衲憩松根。剎表藏林寺,钟闻隔海村。书龙飞去久,空掩殿堂门。”《四库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说高启“诗才富健”,这两首虽和前人,却一扫前人清新淡雅的诗路,大开大合,颇具盛世之声气象。

嘉靖《昆山县志》辑录宋代16位诗人的22首诗歌,王安石、曾几、张方平、范成大等名家的诗歌都有辑录。张方平曾任昆山县,有诗《慧聚寺东亭》和《昆山初秋观稼回县署与同僚及示姑》2首。范成大是苏州吴郡人,但他早年生活在昆山,于当地的坚严资福禅寺中闭门读书,有十年之久[2]。嘉靖《昆山县志》中选范成大诗共4首,其中写景抒情诗2首《东禅廊夜一绝》和《夜布东寺之西》,1首交游贺诗《贺乐丈南郭新居》,1首挽诗《题刑察院王丈挽词》。两首写景诗描绘的都是禅寺附近夜晚的景象,“一声黄鹄夜深归”、“小楼吹笛近元宵”,诗人撷取的意象皆是自然生活中的常见景物,展现当地生活的宁静惬意。诗歌意境恬静淡远,是体现范石湖诗歌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风格的上佳之作。除了艺术风格上佳的两首写景诗,范成大这首挽诗写得颇具特色。诗人写友人离去“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平生无路见,终古泣松铭。”以表达寄托自己的哀思,同时又写道“百世春秋传,十丘阳羡田。”“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诗人已经开始思索着人死生的意义并寻求超脱,不再受拘于功名,诗人这样的思想也正与其后来退隐石湖一脉相承。

元末于昆山一带活动的文人众多,嘉靖《昆山县志》辑录的元代诗人诗作分别有12位和20首,其中声名显著的如杨维祯、倪瓒、张雨、柯九思、郭翼等人。这些文人中,影响力最大的便数杨维桢。至元年间,杨维祯活跃在苏杭一带,在姑苏、昆山一带授业受徒,《昆山县志》中辑录的3首诗作《玉山草堂》、《编蒲室》、《詹卜堂》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元散曲家李乘,同录诗3首,有《夕秀轩》、《东斋》、《少休堂》。与杨维祯基本生活于同一时期的倪瓒隐居太湖一带,行踪无定,《昆山县志》辑录其诗《鹿城隐居》1首。

嘉靖《昆山县志》辑录明代16位诗人的31首诗歌。明诗人中不乏当时大官,如王鳌、顾鼎臣皆是入阁拜相的能臣,他们的诗作分别有2首、1首被收录。明人龚诩有《顾烈女》1首,嘉靖《昆山县志》辑录《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三首,作者分别为陈谔、顾恂、沈周三人。刘龙洲便是刘过,“故人留崑亦湏更,玉山固是埋玉地。”“龙洲先生非腐儒,胸中义气存壮图。”刘过虽一生布衣,却多次上书朝廷力主抗金,民族气节凛然,后人多追思仰慕之。

(二)明嘉靖《昆山县志》声名不显诗人诗歌赏析。嘉靖《昆山县志》中辑录了许多诗文大家的作品,但大家终归是少数。更多的作品作者都声名不显,难以引起后人的关注。小人物虽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小人物的群众性普遍性,地方文化的形成往往更受他们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探讨嘉靖《昆山县志》所辑录声名不显诗人的诗歌也极为重要。诗人声名显与不显其实很难准确定义,因此以文学史常识为标准,列出沈以潜、张忝、蔡仍、周南老、秦约等共14人,诗歌共21首。这21首诗歌题材内容丰富。有写赠别友人的,如顾发《和山间壁上陈子忠》“目送征帆掠波去,碧天无际暮云长。”有写谈玄悟道的,如邑人易恒《新迁华藏寺》:“空花皆是幻,水月不离禅。”“坐久谈玄理,松花落尘前。”有借物抒咏个人心志的,如胡清《压云轩小柏》:“它时直入抡材手,不独青青保岁寒。”有赏景书写文人风流的,张忝《昆山乘落潮夕归》:“怅望美人歌独夜,赏音谁与一吹箫。”亦有写客子漂泊羁旅之愁的,宋进士姚申之《寓居全吴江上》:“抹野乱山随意碧,裊林霜叶可怜红。”诗人虽文学史无载,但诗歌却不乏上乘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昆山县志》将声名不显的昆山本地诗人标注“邑人”以示区别,同时对他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邑人郭翼,虽文学史上名声不显,《书声斋》、《绿阴亭》、《苍筤轩》、《玉山佳处》4首诗作尽皆收录。结合方鹏在《昆山县志》序文提出“一志固一邑之史”的修志理念,修志的目的即在于全面反映昆邑的济济多士,记录风土人情、发扬人文精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

二.明嘉靖《昆山县志》辑录诗歌作品的地域特色

县志诗歌作品中的地域特色首先体现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但同时对人文风情的展现也不可缺少,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当地和谐统一的地域特色。本节将重点探讨昆山地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构成下的地域特色文化。

(一)自然景观。嘉靖昆山县志中提及最多的自然景观便是马鞍山(玉峰山),共有13首题咏。诗作数量虽多,但思想主题大同小异。除前文提到3首关于玉峰山的题咏,还有范周、夏元吉等人的诗作。范周是宋人,为范仲淹之侄孙。虽诗名不显,这首诗却作得工整。“桂子鹤惊空半落,天香僧出定中闻。”一联贴切和稳,充满禅意,山林在他的诗歌里变得轻盈缥缈,空灵清新。夏元吉为明初重臣,官至户部尚书,曾巡视苏州一带。“崑阜遥看小一拳,登临浑欲接青天。神钟二陆人材秀,势压三吴地位偏。”诗人登临山顶往下俯瞰昆山全境不过一拳大小,山峰却仿佛要与头顶的青天相接,一侧一正皆状马鞍山之高耸。

(二)人文风情。嘉靖《昆山县志》辑录诗歌对人文景观描写有30首,与玉山佳处文人园有关的诗歌有12首,慧聚寺3首,绰墩2首,其余维亭、范公亭、少卿墩、尚书浦等各1首。

谈及昆山的人文景观,元末顾瑛的玉山佳处对昆山文人影响甚大。元末江南兴造园林,顾瑛的玉山佳处便是当时最显赫的文人园。顾瑛集结各方名公巨卿、文人韵士于宅园开展雅集,并将唱和景点的篇文随编随刻汇集成册,有《玉山雅集图》与《玉山草堂图》。郭翼《玉山佳处》诗云“佳处如居子午谷,望中开遍春东花。”、谢应芳《玉山高处》云“一代风流有如此,名齐西蜀子云亭。”足可见当时玉山佳处文人唱游之繁盛。关于玉山佳处文人园,杨维祯亦有诗作《玉山草堂》,“玉山丈人美无度,前度虎头金粟身。未识囊中餐玉法,时有座上索花人。”杨维祯曾直言他与玉山的关系等同严光之于富春山、卞和之于荆山、羊叔子之于岘山,“何脩而得比古哲人?竊愿勉焉,以无辱先生之云也”。(《玉山佳处记》)可见玉山对其影响之深。

除了玉山佳处,嘉靖《昆山县志》辑录诗歌也提及了很多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此外,嘉靖《昆山县志》辑诗中还体现着与山水人文风景不同的另一种地域特色,那就是民俗风物。如张方平在诗《苏幕府 昆山初秋观稼回县署与同僚及示姑》的酬唱中提到“鲈脍饭紫芒,鹅脂酒清醥。”一类的民俗民食。又如昆山地方风物的代表昆山石。《玉峰志》载:“吾邑因山得名,玉出昆冈。盖所以比机云也。”昆山石玲珑多窍,色泽如玉。曾几《乞昆山石》中言“昆山定飞來,美玉山所有。”元人张雨《得昆山石》“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都可看出昆山石的珍贵价值。《说文解字》里提到,所谓“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可指“仁、义、智、勇、洁”五种品格,故“玉出昆冈”可以说是对昆山出贤者的赞誉,同一地域文化语境下的文人往往呈现出相近的审美特色,这便是地域文化。县志诗歌作品中呈现的地域特色是从自然人文景观中延伸出来,众多昆山文人的诗作中皆可清晰看到这一规律。

通过以上诗作展析,不难看出,昆山文人善于从自然景观中探寻人生哲学,不仅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地域特征,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从而形成独有的区域文化。其中所蕴含了昆山文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生追求,又会作为承载精神的载体传承下去,继而反哺滋养后来人。

三.结语

昆山县志记录和承载的便是古代昆山文人内在精神的展现。在县志视域下研究诗歌作品,能够很好在地方区域文学视角下还原文学作品,阐释地方人文精神。本文提及的嘉靖昆山县志的编纂虽时隔百年,但其诗歌作品的收录标准、审美特色都体现着昆山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韩)朴元熇校注.《崔溥漂海录校注》,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第80页.

[2](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二》.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保护古籍 传承文化
古籍屋 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0001316号-1

购物车

我的

首页

U盘

导航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