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屋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古籍资讯 > 古籍知识 >

从古籍中汲取古人智慧,从历史人物中吸取经验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05-31热度:
人生短暂,普通人一生的经验,也不过是十多年的光景。因而,要活得潇洒豁达通透,就一定要读历史文化。 读历史文化,身为中国人便不可不读《资治通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人生短暂,普通人一生的经验,也不过是十多年的光景。因而,要活得潇洒豁达通透,就一定要读历史文化。

读历史文化,身为中国人便不可不读《资治通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通史,司马光和他的小助手用了19年的时间才实现。详细叙述了从战国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国1362年的历史文化,总共十六个朝代。

在其中的兴衰成败,可以给人许多的启示。

9922720e0cf3d7ca39ded90e5ec33e016a63a987.jpeg

毛泽东、曾国藩、顾炎武

许多名人推荐的第一历史读物

与历朝史书为帝王家著实不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著作此书是为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个“治”字,不仅包含治国之道,也包含了治家、治身。

因此 ,这部书专门写给后人,从历史人物中学习智慧,吸取教训。通过历朝历代的的兴衰历史文化,明白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幫助我们获得人生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都熟读此书。

毛主席一生曾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并点评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点评此书说:“自有书契以来,没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点评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曾说:(《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学者王鸣盛更赞叹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曾国藩在点评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中至当,开拓心胸。”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今日,千古君王事早就成为尘封的过去,帝王之道不再有生存土壤,但这并不代表着《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全套4册》这一部历史巨著就对现在没有实际意义了。

对平常人来讲,这一部过去巨著实际上仍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书里处处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朴素智慧对现在的大家仍具有至关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地址:https://gujiwu.cn/a/gujizhishi/38691.html

责任编辑:admin